发布日期:2018-08-07 09:14|来源:政前方 记者:杨静|叶冬梅
贵州省参加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工作团
7月2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贵州省继“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中国丹霞”——赤水、“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之后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贵州省首个独立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至此,贵州成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18年5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技术评估报告,认为梵净山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建议梵净山按照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要求补充有关资料。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协调,明确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铜仁市人民政府组成工作组,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并于6月23日组成工作团赴巴林参加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经多方不懈努力,最终大会审议通过,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梵净山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是武陵山脉主峰,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公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梵净山生态系统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拥有4394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梵净山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唯一的栖息地和分布地,也是水青冈林在亚洲最重要的保护地,是全球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苔藓植物最丰富的地区。
下一篇:旅游的底线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