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乡村旅游 >

山东青岛:乡村旅游:勾勒美丽田园新图景

发布日期:2018-01-05 09:54|青岛全搜索电子报|江山多娇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让乡村更加美丽,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让农民更加富庶,让生活更加幸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和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旅游可以有新作为、大作为。
  
  当下的青岛,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让郊区、山里的乡村也有了车来人往的喧闹,涌动着创业创新的热潮。记者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截至目前,青岛已经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乡村旅游品牌530余家。2017年上半年,我市乡村旅游人数达到1365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76.3亿元。
  
  “乡村旅游像扁担,一头挑着农民,一头挑着市民;一头挑着农村,一头挑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二三产,不仅关系着农民的民生福祉,也关系着城镇人口的生活品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青岛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正以历史的情怀和现代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作为建设大景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增长极”。
  
  特色小镇——
  
  构建城乡发展平台
  
  北航青岛科教新城等项目去年先后落户即墨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丰贵踌躇满志地向记者介绍了高校大项目落地温泉、鳌山卫后,给当地发展带来的潜力。
  
  一个接一个落户或正在洽谈的项目,催着温泉街道马不停蹄地向前赶。“北航青岛校区项目、森林医院项目、温泉健康养生项目、四舍山森林公园项目……使得原先单一以‘温泉’为主产业的小镇,变得更加具有发展活力。”刘丰贵说。
  
  记者了解到,在2016年青岛国际海洋温泉论坛上,海洋温泉和健康养生是不断被提及的两个关键词,也是即墨重点强调和发展的方向。在即墨区的发展规划中,“康养休闲目的地”是即墨在全新起点上谋划布局的产业之一。
  
  于是,在青岛东北部,围绕山、海、泉、滩等资源,做大健康产业,构筑生命科学、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养生、运动休闲、健康产品等全产业链条的海洋温泉养生小镇建设,加速推进。
  
  而在青岛的西南部,青岛“南茶北引”第一镇海青,以其古朴、典雅的姿态,围绕培植壮大茶叶产业,全力打造“北茶国家农业公园”,不断放大着“北茶古镇”的品牌效应,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一东北,一西南,在青岛的区域版图上,即墨海洋温泉养生小镇、西海岸新区北茶海青古镇,是青岛特色小镇建设的两个缩影。葡萄小镇、蓝莓小镇、玫瑰小镇、菇香小镇、油画小镇、电商小镇、动车小镇、足球小镇、沽河生态小镇……许多活力被重新激发的小城镇,如繁星般散落于绿水青山之间,各具特色,同时又串珠成线,既是青岛旅游的“掌上宝”,亦是八方游客的“心头爱”,成为旅游产品多样、旅游效益突出、产业融合共赢的新样板。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动 “旅游+城镇化”,紧接着,青岛市正式发布 《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5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融合的特色小镇,其中省、市级特色小镇20个左右,区(市)级特色小镇30个左右。
  
  “产业、文化和旅游 ‘三位一体’,通过规划保护、风情体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综合保障等旅游功能的打造和完善,特色小镇成为了青岛乡村旅游发展新平台,为乡村旅游扩面提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色小镇成为加快新兴产业振兴发展的新推手,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成为集聚两创人才的新高地,也将成为青岛勇立潮头的一张新名片。目前,青岛市特色小镇已取得了良好开局,1个镇入选国家特色小镇,5个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其中平度市大泽山因发展葡萄乡村旅游入选省级特色旅游古镇。
  
  精品民宿——
  
  点燃乡村经营火炬
  
  背依青山、面朝大海,走进东麦窑社区的“仙居崂山”,石头院落中草木清幽,餐厅布置精雅,更难得的是食材均源自于这片水土,水自崂山来,鱼自海里抓,菜是农家种,有着天然的野趣和原生态。
  
  2015年4月,由崂山旅游集团投资的东麦窑民宿项目一期正式营业。该项目将村民闲置的一些民宅统一包装,在不破坏原有渔家风情的前提下,主打“仙居崂山”的美宿品牌。
  
  崂山旅游集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戚玉静告诉记者,民宿经济的勃兴,不仅让具有乡村情怀的有识之士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以乡村为背景的多元消费,让消费能力的释放成为可能,更为可贵的是,创意和人才开始进入乡村,农民实现了新的增收。
  
  据悉,东麦窑现在有135户村民,共430人。由于是崂山风景保护区的核心社区,过去村里无法招商引资建厂房,村民翻建老房子也很难。村里的年轻人陆续走出渔村,老人大约能占到村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房子的空置率越来越高。
  
  民宿产业的发展,无疑点燃了乡村经营的火炬。记者采访了解到,民宿产业带动该村农民增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农民出租闲置住房的收入,早先农房一文不名,而现在则奇货可居,一栋农房的年租金一般在2-3万元之间;二是服务收入,农民不必抛家舍业外出打工,可在民宿中就近就业,年收入跟城里打工不相上下;三是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以前许多农产品滞销烂在田里,现在消费者自己到村里采购,热门商品甚至卖到脱销。
  
  据悉,我市先后发布《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青岛市乡村旅游规划》《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三大文件,统筹乡村休闲游在乡村饭庄、好客人家、田园采摘、渔家风情、登山路径、赶海拾贝、民俗节庆、温泉养生八大业态中综合发展。许多街道、社区、民间投资力量也把民宿作为乡村经营的突破口进行攻坚,如微澜山居、小隐民宿、水云阁等,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品牌定位、网络传播,吸引了大量客人前来休闲观光。“理想的民宿所提供的是‘有温度的住宿’和‘有灵魂的生活’,这正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作为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民宿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市旅发委相关工作人员说。
  
  各具特色的小镇、别具风情的民宿产品,正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平台、新形象,激发着乡村旅游的新活力。通过特色小镇、精品民宿等新平台的打造,广袤的青岛乡村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其背后是生态、文化、产业全方位的复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