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场何时建?
争取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新机场首期建设规模是客流量4000万到4500万,3条跑道,然后根据客流量增加,第二期再上3条,就是6条跑道,规模达到9000万人次。
公车改革进展如何?
省级机关单位在6月30日结束。目前已经在征求各个厅局意见,初步方案已经有了,我们在给国家发改委报告。全省的公车改革是在12月31日完成。
新机场建设的起点一定是国际视野。我们也考察了很多国际机场,会吸收借鉴。
———唐利民
成都新机场什么时候开建?新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分工如何划分?四川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公车改革何时完成?昨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回答了这些热点问题。他表示,成都新机场一、二期共规划6条跑道,规模将达到9000万人次。
关于新机场:
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
成都商报:成都新机场什么时候开工建设?
唐利民:争取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
成都商报:新机场有几条跑道?
唐利民:新机场首期建设规模是客流量4000万到4500万,3条跑道,然后根据客流量增加,第二期再上3条,就是6条跑道,规模达到9000万人次,加上双流国际机场的4000万人次,一共可达到1.3亿人次。
成都商报:双流国际机场和新机场的分工有没有确定?
唐利民:现在还没有做过细的考虑,会有一个具体分工。对于新机场,国际航线、国内航线都会更多地补充进来,可能国际航线会多一些。新机场是高铁、地铁都要无缝衔接的,负一层是动车,负二层是地铁,就是零换乘、零交换。
成都商报:对新机场建设的起点,有什么具体的设想?
唐利民:起点一定是国际视野。现在开始迈入4.0工业时代,智能化水平、自动化水平、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包括整个网络的考虑等,给整个航空业发展的影响,就是飞行区和空港经济区怎么实现互动和无缝衔接的发展,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也考察了很多国际机场,会吸收借鉴。
关于长江经济带:
四川涉及7900多亿的项目、规划
成都商报: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目前四川有何进展?
唐利民:在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性意见和实施意见里,有四川很多项目,比如沿江的一些公路、铁路、还有航运的疏浚等7900多亿的项目、规划。
成都商报:各省之间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下如何进行合作?
唐利民:从东部到西部,长江经济带分三个城市群,一个是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主;第二个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三个是上游的成渝城市群。三个城市群互动,参与开发,这一次更注重环境,都是在转变发展方式大前提下进行互动。
过去是按照东、中、西梯度推进,现在是根据自己城市群的特点,和它的资源禀赋的优势、现有基础的条件来选择自己的高端产业的定位。和原来发展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像过去那种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梯度推进,现在是都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在这种大的条件下,自己选择定位。
成都商报:如何在制度层面把竞争更多地转变为合作呢?
唐利民:形象地说,长江两岸的城市就像散落的珍珠一样,要通过我们建立一种科学的、合理的、也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改革,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串起来就是一种合作的方式,再一个就是交通,把沿线的交通连起来。我们也将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释放发展的潜能、加快发展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