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年轮驶向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丰碑已巍然矗立八十春秋。这段镌刻在民族脊梁上的壮阔史诗,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新时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成长养分。我们以阅读为舟楫,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智慧结晶,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铸就兼具家国情怀与思辨能力的新时代栋梁。
一、阅读教育:架设历史与现实的虹桥
抗战烽火淬炼的民族精神,正通过书籍的墨香在新时代延续生命。开国少将贺庆积在《邵家庄伏击战》中记录的八路军伏击日军细节,犹如打开时空之窗,展现出军事智慧与热血忠魂的激烈碰撞。当青少年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触摸到的不仅是文字的温度,更是英雄脉搏的跃动。
在构建历史认知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史论结合"的辩证教育。正如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倡导的"三维度教育法":以史实奠基筑牢认知根基,以精神浸润涵养浩然正气,以使命唤醒激发担当意识,最终培育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多元阅读:浇灌精神成长的沃土
低年级学生通过绘本共读、动画观影等沉浸式体验,让杨靖宇将军嚼棉絮抗敌的壮举化作心灵的震撼;高年级学子在史料辨析中抽丝剥茧,从平型关大捷的作战地图里读懂智慧的光芒。我校"诗韵抗战"经典诵读活动,更让《沁园春·雪》的豪迈与《黄河大合唱》的激昂在琅琅书声中薪火相传。
跨学科阅读正迸发创新活力:数学课堂上解密抗战时期的密码电报,科学实验中还原边区兵工厂的武器改良,美术社团用版画重现百团大战的恢弘场景。这种立体化的知识建构,让红色记忆从平面文字升华为多维认知。
三、知行合一: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抗战精神蕴含的钢铁意志与集体主义光辉,正在青少年志愿服务中焕发新生。县教育局"双万工程"引领下,孩子们踏访韶山冲的青石板路,触摸宛旦平故居的土墙弹痕,在红色研学中完成从历史认知到价值认同的升华。
八秩春秋弹指过,书香未改报国心。正如《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所昭示:"英雄的魂魄从未离场,他们化作星辰守望民族复兴的征程。"当青葱指尖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与历史深处的冲锋号角产生共鸣,我们终将见证:浸润抗战精神的新生代,必能在时代的考卷上,书写出无愧先烈的青春华章! (文章来源: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明德小学 杨艳红)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