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6-01 17:03| 南方日报(广州)|中国乡镇网
(原标题:让更多乡村师生 都能安心留下来)
有这样一群孩子,为了生存,他们的肩膀要支撑起更重的担子;为了上学,他们的双脚要比同龄人承受更多的跋涉……
他们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期待有更多的人拉着他们的手,一同前行。
至少两餐有肉菜
“学校的菜都好吃,这里吃得好,住得也好,比我家里还好。”小学三年级学生莫先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菜一边对记者说。
莫先锋的家住在涝溪村,位于高寒山区,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最贫困的地方,贫困发生率高达82.73%。“以前孩子们上学要走2个多小时,而且山里经常起大雾,路上很不安全。”涝溪村支书陈永明告诉记者。
2014年,富川县决定把高寒山区的孩子集中安排到县城寄宿读书。目前,富川县第一小学已接收323名山区儿童。一小是富川县最好的小学之一。
孩子们的宿舍里有电风扇和洗澡热水,学校还为他们修建了新食堂。“一日三餐,至少两餐保证有肉菜。午餐和晚餐不能重样,今天和明天的菜谱也不能重复。”总务副主任邓红军介绍。
富川县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春燕介绍,县里为来自高寒山区的寄宿学生设立了专门的助学金,每人每学期500元,此外,每人每天还有4元钱的早餐补贴。这样,孩子们的伙食费基本上就有了保障,甚至还有结余。
小小年纪就离开家来到陌生的县城,孩子们一开始并不习惯。学校还特意招聘一批学生家长担任生活老师,帮孩子们洗衣服、晒被子、打扫宿舍,照顾低年级的孩子就餐、洗澡。晚上,生活老师还要起来巡夜,给孩子们盖被子。
给孩子一个交代
2004年9月8日,对魏旭东来说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那一天,他来到上司学校任教。
山西长治武乡县上司乡有19个行政村,上司学校是这里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初中、小学和幼儿园。
虽然基础条件和设施设备都基本达到了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的要求,但上司学校却是举步维艰。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上司学校学生人数从161人锐减到80人,流失率近50%,很多人家搬去了县城。
现在上司学校小学一年级仅有2名学生,初中一年级只有9名学生。
“现在看着孩子那么少,觉得心里非常落寞。”魏旭东说。今年40岁的魏旭东皮肤黝黑、身材不高、不苟言笑,去年被任命为副校长。
记者问魏旭东,有没有想过离开?“没想过,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前几年就有这种机会,县里的另一个小学让我去当老师,真的是心动了,但是想了一个晚上,我还是决定留下。”魏旭东说。
到底是什么让魏旭东留下的,他自己也说不太清:“走了,总觉得对这儿的孩子不是个交待。”给孩子一个交待,成了他13年坚守的理由。
动员学生不外流
留下?还是离开?王海燕也在为同样的问题而苦恼。王海燕是宁夏隆德县奠安中心小学一年级的一名教师。
奠安中心小学始建于1946年,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小学。2011年学校新建了现代化的防震校舍,校园面貌极大改善,可以容纳400名学生就读。不过让学校老师有些无奈的是:学校条件改善了,生源却减少了。
王海燕遇到的情况并不奇怪。宁夏从2011年起实施生态移民,将山区的农民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奠安乡乡长胡耀军告诉记者,近几年这个乡已陆续有三个村的居民搬走。全乡原来人口最多的时候有1.1万人,现在户籍人口6000人,实际居住只有3920人。
随着移民搬迁,当地适龄学童数量也随之减少,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也把孩子送往县城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今年,奠安中心小学六个年级只有49个学生,六年级人数最多,12个孩子,一年级人数最少,只有3个学生。
为了让课堂更生动,学校在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习吃力的学生老师们还会进行一对一地辅导。近三年,奠安中心小学在乡镇学校抽考中成绩稳居前两名,这让学校的老师们颇为自豪。
不过校方还是有些担忧,一旦生源出现断层,学校就有可能和其他乡的小学合并,优秀老师就可能被调往别的学校。“现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在校学生数量,动员学生不要外流,另外,还要鼓励老师留下来,让学校规模再大点。”李廷刚说。
据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原标题:让更多乡村师生 都能安心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