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廉政瞭望 >

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去 领导干部要有善听民声的“耳朵”

发布日期:2016-12-05 23:39|中国网|中国乡镇网

河南省辉县市纪委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由群众来访转变为主动下访,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截至目前,该市共收集各类问题线索165条,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47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8人。(12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可能是吃拿卡要,可能是几分钱的电费,几十元钱的低保,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小微,但影响恶劣,为群众深恶痛绝。

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倾听民声?是等着群众“上访”,还是主动“出击”,由群众来访转变为主动下访?检验着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成果。河南省辉县市纪委打破常规的做法值得学习,党员干部就是要做一只善于倾听民声的“耳朵”。

做一只善听民声的耳朵就是要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去。长期以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比如吃拿两个苹果,一些土特产,收受几条野生鱼,不痛不痒,让老百姓羞于启齿,却又心里难受。像这样的问题,想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等着老百姓来访,是发现不了问题的。只有走进寻常百姓家,到鸡犬相闻的农家小院里听民声,到牛羊咩叫的田间地头听民声,到候车室和堵塞的风路上听民声,到码头的吊塔上和采煤的掌子面听民声,到棚户区和低保户家里听民声。所以,领导干部要有像蝙蝠一样善听民声的耳朵,能够捕捉细微的“民声波”。

领导干部不仅要“善听”,而且要做老百姓的“左膀右臂”。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茶旅社,听见民声,发现问题,这只是其中一步,而关键的还是着力解决问题。一方面对民生工程实时督促、跟进,成为老百姓的左右手,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民生工程变成民怨工程,另一方面,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者,防止吃拿卡要的微腐败现象再次发生,严肃执纪、问责,化老百姓的抱怨声为一片叫好声、喝彩声。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只有走出办公室的高墙,走入寻常百姓家,俯首甘为孺子牛,零距离倾听百姓声音,才能真正发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实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文/李长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